有記載的霍亂傳播,有著兩百年左右的歷史。19世紀期間,霍亂從印度恒河三角洲的原始宿主傳播到世界各地。隨后,它的六次大流行在各大洲造成數百萬人死亡。
霍亂從未消失,對公共衛(wèi)生而言,霍亂仍然是一項全球性威脅。目前,霍亂正處于第七次大流行,此次大流行于1961年始于南亞,1971年波及非洲,1991年擴大至美洲。有研究者在2015年發(fā)布的研究中表明,以2008年至2012年期間為例,世界范圍內,霍亂仍在近70個國家中流行,每年導致大約130萬至400萬例病例,以及2.1萬至14.3萬例死亡。從地域角度來看,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占全球霍亂病例負擔的60%,東南亞占29%。同時,研究者指出,霍亂的全球負擔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,因為大多數病例沒有報告。低報告率可能歸因于流行病學監(jiān)測和實驗室能力有限,社會、政治和經濟因素也為精確估計霍亂流行現狀造成了阻礙。
向世衛(wèi)組織報告的霍亂病例數目,在過去幾年處于高位。2020年,24個國家通報了超過32萬例病例,857例死亡。
霍亂是一種“古老”的急性腸道傳染病,由霍亂弧菌引起,夏秋季高發(fā),人群普遍易感,是《國際衛(wèi)生檢疫條例》規(guī)定的國際檢疫傳染病之一,也是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》規(guī)定的甲類傳染病之一。
注釋: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》規(guī)定管理的傳染病分為甲類、乙類、丙類三類,共40種。
當前全球仍處于第七次霍亂大流行中,主要流行O1群(包括古典生物型和埃爾托型)和O139群產毒株,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發(fā)展、生活和衛(wèi)生條件改善,我國霍亂疫情現處于低發(fā)態(tài)勢,主要是沿海一帶省份報告,其他地區(qū)也有散在報告。